认识地震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的局部地区发生快速的颤动。它是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使地壳内部聚集着的巨大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 2、是什么引发地震? 在地球内部运动中,地幔对流引起板块运动,当然板块运动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个运动速度与人的指甲生长速度相当,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速率每年只有几厘米。板块之间的这种每年几厘米的运动,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积累,当岩石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突然破裂发生地震。总的来说,地震是因为板块相互运动、相互作用使地壳中的局部岩石受到长期积累的力的作用,当岩石不能承受而突然破裂时形成的。 3、地震的成因类型有几种? 地震有多种成因,早在1873年德国人R.海尼斯(Hoernes)就按其成因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种类型。此外,人们还发现水库及其它因素也可导致或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这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60%,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特别是震级大的地震,均属此类。这类地震活动性频繁,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 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占地震总数的7%。其特点是震源常限于火山活动地带,震级较小,震源较浅,其影响范围很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岩层大规模崩塌或陷落而引起的。这种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一般震级较小,影响范围也不大,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 水库地震是原来没有或较少发生地震的地方,因水库蓄水而发生的地震。地震的诱发因素还有很多,特别是人工诱发地震的发生,也应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4、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6、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 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 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 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 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 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7、什么是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中国地震烈度简表: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8、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9、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10、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1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12、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13、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14、什么是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物质变化等。 15、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16、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有哪些?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人总结出这样的口诀: 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17、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18、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19、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0、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21、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22、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23、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24、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25、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26、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2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什么是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28、什么是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地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29、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大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次较强余震,尽管它的震级小于主震,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30、我国是否有地震海啸的灾害? 我国没有发生海啸灾害的记载,这可能与我国沿海大陆架平坦、又没有深海沟的地质地理条件有关。但如果海岸附近发生强烈地震,激起海水扰动,有时甚至侵袭到岸上来,也会造成一定破坏,因此仍需注意。 31、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32、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叫什么? 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是由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这一发明,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预报的国家之一。 33、什么是短期预报? 指对专区以下确定范围,三个月内,有、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l级)的地震预报。 34、什么是临震警报? 指对一周内,有肯定地点和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1级),需要社会防御和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地震预报。 35、我国地震预报的政策是什么? (1)鼓励预报研究与严格管理预报发布相结合; (2)专家的科学判断与政府行政决策相结合; (3)预测、预防与预报相结合。 36、“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之路”是指什么? (1)统一的全国地震工作体系;(2)执行以预防为主和经济建设同减灾并重的方针;(3)坚持不懈地走“专群结合”、“中央与地方结合”的道路。 37、我国哪些部门具有发布地震预报的权力? 北京地区发布地震预报要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其它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使地震预报的发布权。 38、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XX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已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39、什么叫地震应急? 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和震后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40、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41、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情况、社会影响和生态、地质等环境影响。 科学避震 42、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防护? 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场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发生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43、地震发生后,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做出敏捷反应。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不能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44、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地震、电厂、煤气厂、核反应堆等)按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45、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分路疏散,防止慌乱、拥挤;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46、在野外和海边怎样避震? 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47、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48、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49、地震发生时人到底应该如何规避才是最科学的? 真正强烈的地震不过十几秒钟,过不了半分钟,如果你在平房出去躲避还可以,但是你在楼房要逃出去一般来讲是不主张,不可取的。 那在楼里面或者房间里面到底应该躲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最新的理论叫“三角理论”,是比较科学的,就是你在这个屋子里面选一个比较小一点的房子,空间比较小的,犄角旮旯相对比较坚固的地方,你在这里相对比较安全,一是它承重力量比较好,比较坚固,另外倒下来的时候会有一个空档可以保护你。我们居住的屋子里面厕所就是这种小的三角空间。 地震避灾自救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自救与救护 50、地震后如何避灾自救? 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或协助伤员就医。 检查家中水、电、瓦斯管线有无损害,如发现瓦斯管有损,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 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 尽可能穿着皮鞋、皮靴,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腿脚。 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 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示疏散。 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的侵袭。 地震灾区,除非经过许可,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 注意余震的发生。 51、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地震后发生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52、如果被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53、地震中如何求生与急救?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生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等,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54、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55、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56、震后如何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57、震后如何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58、震后如何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地震史料 59、地震之最 (1)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2)广西史籍记载最早的地震:西晋太康九(公元288年),发生在今贺州市的3级地震。 (3)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 8.3级大地震,木屋居多的东京有36.6万户房屋被烧毁,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14万人,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死的;横须贺市有3.5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5.8万户房屋被烧毁。 (4)中国引起最大水灾的地震:1786年6月1日发生在中国康定南的 7.5级地震,因山崩使大渡河截流,10日后决口,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几十万人死亡。 (5)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 8.9级。从5月21日开始,一个月内发生的地震,3次超过8级,10次超过7级,其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实为罕见。 (6)广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1936年4月1日发生在灵山县的6.8级强烈地震,造成7000多间房屋倒塌或损坏,死亡94人,伤263人。 (7)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8)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嘯: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级地震。 (9)目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智利的8.9级地震。 (10)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的发明人: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1)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12)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死亡人数83万多人。 地震趣闻 60、有益的地震 地震本是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高的大地震,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灾难。但同时,也带来难得的好处。 (1)奇山异水显风光 许多奇山异水的形成得益于地震时由于地壳剧烈运动,地层断裂,在断裂带上升凸起处,便形成断块山;在断裂带下沉凹陷处,又形成凹陷湖、盆地等; 我国巍峨挺拔、风光旖旎的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都是断块山;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和云南的滇池等,都是断层凹陷湖。有些地震断裂带上还出现大大小小的山泉,犹如一株藤蔓上的串串瓜果。如著名的重庆南温泉和北温泉。 (2)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震时地壳相对运动,会把埋在地球深处的矿物质推到地球表面上来,为人类找矿提供了便利。我国横断山区川、滇、藏3省区交界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由于地震较多,这里就形成一条南北长近1000千米、面积达5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成矿带。矿床规模很大,是世界级成矿规模地区。 (3)人工地震勘探石油 勘探人员还通过人工地震来勘探石油。他们先通过爆破引起轻微的地震,同时用仪器记下地震波向地下传播和反射回来的时间以及震形等有关数据,经计算处理后就可以初步判断地下构造的深度和形状,据此确定打井采油的地点。我国的大油田,如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油田等,都是通过这一方法发现的。
|